我在网上看到有“张力”的造型,就下载下来。
然后花时间(半小时左右)去分析并提取图中的人的造型。
这些积累下来的好的造型,在之后的日子,就是我画的人的造型的基底。
并且,我一定会对这些造型进行加工,使其更“抓眼”。






我在网上看到有“张力”的造型,就下载下来。
然后花时间(半小时左右)去分析并提取图中的人的造型。
这些积累下来的好的造型,在之后的日子,就是我画的人的造型的基底。
并且,我一定会对这些造型进行加工,使其更“抓眼”。
今天是学曼奇立德的Blender教程。
今天学会了多光源。
场景中,常常存在多个光源,主体光、辅助光、轮廓光之类的。
衣服上的褶皱,是受多种光的相互影响,所以才看起来变幻莫测。
只要把握住各种光的规律,衣褶的变化,是可以进行推测的。
今天开始看DAZ 3D的教程。预计要三天时间。
今天以高跟鞋为例,练习建模。
该学会的,大体上是学会了。
高跟鞋有以下难点:
一、高跟鞋要与足的建模有重合。
二、高跟鞋贴地且重心在正中。
三、左右两只高跟鞋,一前一后,要符合远近透视。
四、左右两只高跟鞋的前端的鞋底的弧型要相反。
以下是今天累积的经验:
同组里的上层物体自动创建与下层相同的透视尺
创建透视尺,取消透视尺连接
拖拽,替换透视尺,重新取消再连接透视尺
当人处于站姿时,足的位置是地面
当人处于躺姿时,臀的位置才是地面
近段时间,我在网上找了一些新出的教程来看。
(华为开发的一个叫“天生会画”的绘画APP的配套教程)
没有特别的目的,就是碰碰运气,试一试能不能有新收获。
答案是没有。
网上的教程,大多都是面向初学者的“散装教程”。
这类零散的知识,对我而言,几乎全是重复的知识。
重复的东西,没用。
今天学会了“连接透视尺规”。
近期学会的模型的知识,使得我能够很准确地判断模型的动作与拍摄模型时的角度。
先旋转镜头,确定场景的视平线。
(用倾斜的视平线,画面比较容易出效果)
再添加单个或多个模型,旋转它们,放在场景里。
用接地功能,是他们接触地面。
最后在以场景的视平线为基准,画背景。
今天研究了一下男性的化妆。
特朗普、万斯、普京。
他们的素颜与上电视时的样貌,差别很大。
第一项是旋转镜头,上下左右都可旋转。
旋转镜头用来取景。旋转镜头决定画面的最终效果。
第二项是同时移动模型和地面。调整方位。它的特性是模型始终贴在地面上。
第三项是将镜头前后移动。同于将模型放大或缩小。原理是近大远小。
第四项是单独移动模型。微调方位。比第二项直观好用。它的特性是模型可以浮空或遁地。
第五项至第八项是对模型的上下左右前后旋转以及按透视比例放大缩小。
第五项至第八项是对模型的检视。
对模型的检视,就是在不动镜头角度的情况下,单独旋转模型,对模型进行各个角度的观察,按需提取各个角度的信息。
在观察后,只需要重置模型的旋转,就可让模型恢复成旋转前的样子。
最后一项,单独列出来的小磁铁工具,是开启或关闭多个模型的对齐。